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什么(3)

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什么(3)

——回答普遍关注、争议大的五个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健康强劲的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长时间?

36年来,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一个纪录。过去日本有过20年黄金增长,后来韩国超过日本,黄金增长速度持续时间接近30年。现在是中国,时间更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长时间高速,或者是中高速,或者是较高速?这成为一个非常吸引人们关注的话题。

进入新常态之后,约束经济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一个是供给,生产方面国民经济的各种成本,包括劳动力工资成本,包括自然资源土地成本,包括技术进步的代价,包括运用环境的成本,这些方面都在上升。成本提高就要求增长方式转变,要求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增大,转为主要依靠效率提高带动增长,否则增长不可持续,缺乏竞争力,并且短期经济会出现严重的不稳定,会出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二是需求,从过去需求旺盛,转向需求疲软。投资方面需求疲软是因为自主研发和创新不够,有储蓄但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消费需求疲软原因是什么呢?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降低全社会消费倾向。结果导致需求相对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严重不适应。

这种形势下就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升级,这样才能带动投资需求真正增加,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从而真正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的协调扩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会受到约束,同时会出现经济衰退。所以进入新常态之后,担心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问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也不要悲观。中国是上中等发展阶段的国家,离工业化目标完成还有一段距离,离城市化完成也还有一段距离,离现代化的距离还稍微远一些。按照两个百年目标,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基本实现工业化,2050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之前,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还是处于增长速度比较高的区间。

另外,从要素分析来看,影响潜在增长率的无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增长量,一个是资本形成的增长量,另外还有全要素效率。除了劳动增长量增速开始放慢之外,没有充分理由表明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其他因素发生严重逆转,总的来说还是正增长,无论是资本形成还是全要素效率,并且劳动增长也是正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放缓,还要注意到,劳动增长量在中国经济增长当中所起的作用比重并不大,因而它的放缓影响也不太大。

所以,没有充分的理由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工业化和现代化没有实现之前,中国潜在的增长率会大幅度下降。这方面有很多测算,有的测算在2020年之前中国潜在增长率应当在7%左右,2025年之前应该在6%-7%,2030年之前6%左右,2030年以后降到5%左右,这是比较保守的。乐观的测算,2023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7%,甚至略高一点。我认为,从潜在增长率因素看,中国还有比较高的增长区间。这些因素包括几大战略,如长江经济带、环渤海、“一带一路”,包括支持“一带一路”的金融平台亚投行、金砖银行等,再加上深化改革的红利,结构升级、城镇化本身的推动等。这些有利的因素在这个阶段会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增长速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