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有多大?
在中国三十几年经济增长中,GDP、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这三个数中波动性最大的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波动性不突出并且与投资需求的波动时有相互矛盾的状况,因而GDP增速波动性是最小的。与其他转轨国家比较,包括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国家,除个别外,进入转轨期其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低于转轨之前,而且波动性更大于转轨前。与我国自身的历史相比,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显著高于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说,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就是高低之间的变化,和国际经济、本国经济约束条件的变化,和一系列复杂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尽管中国潜在增长率没有明显的大幅度下滑的证据,但是实际实现的增长率有可能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波动,这就对我们的宏观政策和宏观调控方式提出了更高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上的要求。
就宏观经济增长来说,关键在于均衡和稳定,尤其要防止大起大落,这种大起大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时常发生的,也需要缓解周期性的危机,这种周期性危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是无法克服的,要有效地缓解调控经济增长中的失衡。在体制上重要的是依靠改革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更加完善,并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切实有效,并且在以市场为微观基础的条件下主导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方式上需要兼顾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在宏观政策上要有机结合适时适度调整,包括政策的松紧方向,松紧力度的掌控,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等等。
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是什么?
其实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是双重风险,既有通胀又有经济下行,这个双重风险是总量问题,总量失衡,但根本原因是结构。通货膨胀主要问题出在哪里?一个是需求拉上,一个是成本推动。需求拉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票子印那么多因素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是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占款成为我们流通中投放货币第一原因,量最大,这是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也很简单,为什么是成本推动压力大?现在是我们要素成本结构扭曲,要素成本结构不合理推动的。所以通货膨胀的核心问题不是速度弱、需求拉上,实际上是结构问题。
解决中国经济下行需求疲软,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所以,要解决中国经济均衡增长、可持续增长问题,关键是一系列结构矛盾。结构矛盾调整靠什么?靠发展方式转变,不是靠宏观政策。发展方式转变靠什么?靠创新驱动,首先是技术创新,而技术要依赖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什么?一个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一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真正解决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问题。这样,在制度创新条件下,才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推动增长方式转变,才能真正缓解、克服中国经济失衡,为中国总量失衡的控制提供有效的支持,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