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什么(2)

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什么(2)

——回答普遍关注、争议大的五个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持续高速增长过程中有没有深刻的结构变化?

我们有增长,但是有没有发展呢?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经济学意义上的增长和发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增长是数量的扩张,发展是在扩张的同时一定有结构升级,有现代化、工业化实质性的进展。克鲁格曼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带来规模扩大,而缺乏相应的效率,因此结构升级滞后。所以这种增长在他看来实际上是泡沫式的扩张,因此难逃东亚泡沫的老路。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人关注中国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没有效率的支撑,有没有结构的升级。我注意到,克鲁格曼是用1994年以前中国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做的测算,1994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确是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效率的贡献、结构提升带来的结构效益的贡献作用不明显。但是,再往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比如用2007年以后的投入产出表,再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变化、效率提升的作用就体现出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中国经济三十几年的增长,具有结构升级和效率提升的支持,尽管这种效率支持前后表现的趋势不一样。大致说来,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不明显,90年代之后逐渐在加强,尽管现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们做过一个测算,现在我们大体达到当代标准的工业化完成国家70%的样子。那么,什么时候完成100%呢?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没有几年时间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工业化国家的14.6%,制造业相当于人家的46%多一点,什么意思呢?中国工业化进展速度快于这个过程中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水平。所以说中国经济增长有效率提高的支持,并且这种效率提高的支持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但是总的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