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经济基本面:金融、地方债、楼市风险可控(2)

看经济基本面:金融、地方债、楼市风险可控(2)

地方债还得上吗?

债务率处于警戒线以下,规范地方债的“制度笼子”已基本扎牢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步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头,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78793亿元,同比仅增长4.5%,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时产生的大量地方债务,是要政府财力偿还的,如今进入偿债高峰,财政收入增速却放缓,这债还得上吗?

日前,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有关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议案获批,揭开了地方债最新“箱底”:截至2014年底,我国地方债总额为15.4万亿元。

“箱底”打开,风险几何?

先看债务指标。债务总规模达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60%是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即使按最宽口径估算,到2014年底,我国国债加地方债的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也不到40%。

如果单看地方债,目前通常使用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衡量风险,我国拟建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将债务率不超过100%作为整体风险警戒线。此次获批议案预计,今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6%。

再看偿还能力。虽然当前地方政府普遍面临一定的财政支出压力,但今年以来中央政府推出的置换债券举措有力缓解了偿债压力,财政部已将今年地方政府置换债券额度提高至3.2万亿元,瑞银证券测算,此举可降低地方政府每年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

此外,我国地方债70%以上是投资性的、有回报的,随着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的推广,地方政府将从投资领域逐步撤出,将会有更多财力用于还债。

最后看财政制度。随着新预算法的推行,规范地方债的“制度笼子”已基本扎牢。地方举借债务必须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而且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随着自发自还、发行限额管理、一般债专项债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建立,我国地方债将逐步成为规范有序的政府资金来源。

“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都已进入预算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阳光债务,可以说地方债最大的不透明风险已经化解。”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不过,白景明也指出,“虽然总体处于警戒线以下,但一些经济增速下滑过快地区、债务负担较高地区也有突破债务警戒线的可能。”

“改革是化解风险的良药,更好防控地方债风险,需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胡家勇认为,当前需要加快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同时加快转变职能,地方政府一般不再从事竞争性领域投资,从根本上遏制过度举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