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

专家解读《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

(原标题:坚持科学发展 造福各族人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发表《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本报第一时间邀请新疆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对白皮书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经济腾飞见证团结发展

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苏成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成功实践,也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60年来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

经济建设的发展成就最集中和突出地反映了60年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1955年,新疆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几乎没有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经营粗放,仍在逐水草放牧,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经过60年的发展,新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经建立起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占重要地位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目前,新疆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基地,番茄酱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1/4,红花产量占全国的60%,啤酒花产量占全国的70%……这一个个经济发展的数字,集中地反映了新疆在6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体现了新疆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

经济发展为新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5年,新疆财政收入只有1.7亿元,面对百废待兴的新疆各项事业,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投资。2014年,新疆财政收入增长到了1282.6亿元,为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10年以来,新疆连续6个“民生建设年”实施重点民生工程项目500余项,民生支出占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5年来,新疆教育事业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至2014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提高到6.47%;2011—2014年,针对南疆三地州投入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100.8亿元;而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离不开雄厚的资金保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强劲的综合实力,就不可能实现新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努力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就一定能把新疆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新疆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