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双边合力看中美关系的发展
中美之间的双边问题,就是事关双方的具体利益,只有双边合作才能得到解决和发展的问题。中美的双边合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也包括历史和现状等形成的合力。
中美的双边合力首先来自于如何正确定义对方。从中美双边的关系来说,中美正在形成全面的、复杂的、多层次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是相互依存的阴阳关系,不是泾渭分明的黑白关系;
2是伙伴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不是敌人间的对抗-零和关系;
3是可以积极塑造的关系,不是必然碰撞冲突的关系;
4是多重复杂关系,不是简单敌友关系;
5是最大的西方发达国家与最大的东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6两国关系在矛盾中曲折向前发展而非在碰撞中直线向下滑坡;
7是没有直接和重大的地缘战略、历史纠纷的大国关系;
8中国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机会,美国在中国的发展中也有重大收益;
这些认识虽然还不完全是中美的共识,而且双方的认识的程度也不同,相对来说,中国官方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更深刻一些,而美国官方在这些方面摇摆性更多些,实际上双方对对方都是既合作又防范。因此,中美双边的合力,有时是推动前进的,有时则使双方关系倒退。这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这些特点决定了,中美两国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竞争有合作,有矛盾有均衡,有进有退,双方都把对方视为对手,但又都从对方的发展和存在中受益。所以,这决定了中美关系总体上不同于过去的竞争为主的零和型的大国关系。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利益己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国关系发展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力促进了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中美双边关系最强的动力来自于中美双方都愿意促进中美的经济合作、贸易增长、文化交流、科技的合作。
在人权问题上,中美双边的合力好像矛盾很尖锐,但实际上不然,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压力,虽然也使中美经常发生矛盾磨擦,但在同时也产生了中国的合力,总的来说是促进了中国国内人权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取得的进步,缓和了美国的压力,形成了一种新的合力;同样,在台湾问题上,中美的矛盾,在双边合力的影响下得到了较好的管控,形成了一种不让台湾问题的矛盾影响中美战略大局发展的相互让步、相互理解的管控模式。这也为中美双方解决和处理双边关系中新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经验。
习主席访美将面临的中美之间的新的双边问题,主要是南海岛礁建设、网络黑客、美国跨国公司认为在华待遇、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开放、环境保护能源合作七六个方面。
这六个问题中,其中的四个属于经济问题,相对容易形成中美双边的共识和合力,就是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中美“双方要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在网络安全上,习近平表达了与美国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意愿,明确表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网络黑客攻击是违法犯罪行为,愿与美国根据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予以打击。这意味着,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上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双边合力的可能性较大。
而南海问题则比较复杂。美国把它视为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表现和象征。美国认为,中国的南海建设可能破坏公海航行自由。中美双方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认知差异太大,不大可能短期内形成共识,更难形成解决问题的双边合力。习近平对华尔街日报记者的书面谈话中,已经明确地告诉美国,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中方岛礁建设与美国的公海自由不矛盾,而且将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总之,南海问题属于中美之间不太可能形成双边合力的、“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和美方以“建设性方式善加管控,防止激化或升级,防止对两国总体关系和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合作大局造成干扰”。这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