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致力于提高群众获得感 (4)

改革要致力于提高群众获得感 (4)

5增强群众对改革“慢变量”的信心,提高预期获得感

湖南日报:我们知道,信心比黄金还宝贵。可是,信心不能凭空而来,必须源自不远处已经初现的“曙光”。这道“曙光”,就是预期获得感?怎么让群众获得这种“获得感”?

秦国文:预期获得感,当然就是改革促进发展变化给群众带来的良好预期。改革既有“快变量”,也有“慢变量”。“快变量”,是指那些立竿见影的改革项目或举措;“慢变量”,是指那些触及深层次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效果的改革制度或机制。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是“快变量”,农民市民化是“慢变量”;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反“四风”是“快变量”,而转作风是“慢变量”;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打虎拍蝇”是“快变量”,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是“慢变量”。群众对改革“慢变量”的信心,实际上就是群众预期获得感。

增强预期获得感需要在两个“力”上下功夫。

一是保持改革定力,让预期来得更早一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既要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又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既要面对正面的阻击,又要提防侧面的夹击,所面临的困难、阻力和复杂性远甚于前。这就要求我们认准改革方向,盯紧改革目标,增强改革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步扎实推进。特别是面对改革的“慢变量”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久久为功的决心、“钉钉子”的精神,坚定不移抓好落实。就拿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当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举措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持续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一块硬骨头一块硬骨头地啃,一个险滩一个险滩地过,争取让“慢变量”成为“快变量”,让群众的预期获得感早日化为现实。

二是增强改革合力,让预期来得更多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回望历史,人民群众从来都是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立足当下,改革更是非汇集众智、凝聚众力不可成。但是我们也经常听到群众说:“改革像玻璃柜里的蛋糕,看得到吃不着”“改革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报纸上读到过,现实中没参与过”。一项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改革,注定难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注定难以让群众有更直接、更全面的获得感。不曾经历何以懂得,不曾知晓何以感受。那么,增强改革合力,让群众预期获得感来得更多点,就要虚实交错,多措并举。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及时发布改革政策、解答改革难题、宣传改革经验、回应社会关切,让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改革的意义、进展和成效,提振改革信心,增强改革预期;另一方面要畅通改革参与渠道、健全改革参与机制,倾听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作用。比如,建立重大改革方案意见征求和反馈机制,建立群众监督评价机制,真正做到改革成效让实践检验,让基层评判,让群众打分。我想,只要把各方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各方力量有效组织起来,人人争当改革实干家,个个争做改革促进派,改革就一定会形成上下联动、主动作为、蹄疾步稳、协同有序的良好局面,呈现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汇聚起更多的预期获得感。

总之,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是否真正到位、真正彻底、真正有效的标尺。把握了群众获得感的三个维度,改革工作就会更有广度、力度和深度。只要我们精心谋划,把改革的红利边界做大,增强群众理论获得感;真抓实干,把改革的红利内涵做实,增强群众现实获得感;有序引导,把改革的红利措施做硬,增强群众预期获得感。我们深化改革的理论、现实、长远成效就会最大化,老百姓眼前、手上、心中的获得感就会最大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