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铭记“十二五”: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4)

历史铭记“十二五”: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4)

互联网改写产业版图

5年前,大多数人都难以想象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介入会如此之深。“十二五”时期,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对一些产业的颠覆和更新,让人感叹不像是过了5年,而像是过了50年。

今年8月7日傍晚,一场大雨突袭北京。正值晚高峰,面对人潮涌动的公共汽车、地铁,许多人用手机叫车、拼车。数据显示,当天19时至20时,北京市区有超过30万人选择滴滴出行。“滴滴打车”,这款推出不过3年的软件,已经走入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这是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一个写照。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对产业变革释放出空前巨大的能量。

今年4月底,在传统零售业打拼20多年的张近东把“苏宁”搬到了“云”上。苏宁在上海的“浦东第一店”只留下一半的面积经营电器,剩下的一半被改造成“体验区”——体验决定选择,随后移动端支付,物流配送到家。

可以说,零售业格局已被互联网彻底改写,而其他更多传统产业也难逃这一大趋势。

移动APP“货车帮”通过网络撮合空车与货源,2014年帮助司机节省空驶油费超过100亿元;一些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把各种信息反馈给服装企业,引导他们设计制作出更贴近市场的产品……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产品销售和服务的方式,它还改变了生产的组织方式、服务的流程、产业链的价值分配等,从而具有极大的颠覆性。同时,它也为产业融合创造新业态提供了巨大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绝好机遇。

O2O(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如今,现实与网络已被打通,人们足不出户,通过手机APP的简单操作,就可以享受上门洗车、到家做大餐和美容美发等服务。

还有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都在这几年快速崛起。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服务,犹如一枚超级炸弹投入了金融行业。此后,从最初的网售货币基金,到P2P网贷平台、众筹平台,再到腾讯、阿里的网络银行,短短两年时间,互联网金融已跨越几个时代。

互联网的本质,是便于信息传递,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这一功能被无限放大,从而为产业融合、分工深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工具和集成平台。由此,“互联网+”的大幕在“十二五”期间被拉开。正像5年前一样,我们无法预知5年后它还将带来什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