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实现新布局
今年8月14日,X8017次中欧班列“汉新欧”从武汉驶出,中国连接欧洲的中欧班列开行总数达到800列。中欧班列是我国通往欧洲的陆上大动脉,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始于2011年,“十二五”的第一年。此后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中欧班列开行频次大大提高。
中欧班列是我国对外开放展开新布局的一个注脚。“十二五”期间,为了适应国内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国开始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
升级版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是地域上的全方位。此前我国对外开放重心主要在东部沿海,其他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尚没有跟上。在新的布局中,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新疆、云南、广西、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的重要性凸显,内陆一些重要城市也通过口岸建设、通道建设等,跃升为开放前沿,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其次是制度上的变革。近几年,我国持续扩大外资投资的领域,今年限制类条目取消了50%,为了推动外资投资的便利化,把核准制基本改为了备案制。我国还在探索对外资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进行管理等改革。同时,自贸区战略不断推进,与越来越多国家达成自贸区协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国内的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区加快建设,成为制度突破的试验田和开放升级的重要平台。
第三是内容上的深化。“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从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提升到国际产能合作,由货物贸易为主,加速向服务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合作等领域拓展。尤其在金融领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设立,更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在新时期的格局和力度。
公众也在感受开放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奇、便捷和实惠。“海淘”、出境游,国内自贸区里的免税店、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每个人都加深了与世界的联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