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和弘扬公平正义,既是对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的及时回应和认真落实,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弘扬与实际践行。
●只有在健全的制度和合理的规章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使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均衡兑取,从而使群众由衷地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能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不断强化廉政建设和公仆意识息息相关。
●只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聚力改革、深化改革的向心力与推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12项基本内容构成的,而公正、平等、法治、和谐、诚信等精神元素则不仅极其重要,且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影响力,直接关系着政府形象、执政效能、民意归属与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营造和谐社会,自然就成为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基本内容。
公平正义是国泰民安与改革发展的社会基石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而凸显。因为发展具有多元势向和丰富内涵,把蛋糕做大是一回事,而把蛋糕分好则是另一回事。二者既紧密联系,又不可相互替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经过30多年的改革,好吃的肉都吃过了,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言而喻,深化改革的意义也正在于此。秉持和弘扬公平正义,既是对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的及时回应和认真落实,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弘扬与实际践行。
公平正义既代表了时代的潮声和人民的期盼,又是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它从权力、机会、规则等诸多层面,深刻而又客观地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情况好不好、执法机关的工作作风正不正、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不到位、反腐倡廉的实际效果明显不明显。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为体现与提升党和政府执政理念与施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公平”一词竟先后出现过20次之多,委实引人瞩目。
人类社会的历史律动表明,社会公平正义从来就与国家长治久安息息相关。越是太平盛世,人民享有的权利就越充分,社会公平正义的程度也就越高。譬如,宋人曾言“天下之法当与天下共之”,而明人则认为“行于朝廷则为公道,发于士君子则为公论。公道废而后公论兴,公论息则天理灭。”这充分说明公平正义与社稷人生的紧密关联。基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强调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标识和内在要求,而且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容之一。
尽管公平正义从来就是社会建设的主旨议题和人民群众的热烈向往,但在实践中它却始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不充分到相对充分,再到极大充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有条件和有可能将这种无限接近推向极致,使公平正义实现最有深度和广度的全方位覆盖。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有一种自省和自觉,那就是在深化改革的整个过程中都一定要高调唱响公平正义,认真奉行公平正义,全面落实公平正义,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我们既已开了一个好头,就更要一步一步地深化下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