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成果单比预期更厚重(2)

习近平访美成果单比预期更厚重(2)

中方对南海问题既不回避不退让,也不拒绝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说出中方在南海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维护中国有历史和法理依据的主权和利益,并不存在妨碍国际航行自由问题。在南海问题未能达成国际共识以前,中美建立健全海上冲突风险管控机制极为必要,双方在这方面已有开端。

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在于中美如何共商规则并为国际网络治理开辟道路。在无共同规则之前,滥用制裁只会使问题更复杂。即使美方出台的制裁措施仅仅具有象征性和试探性,也不能保证中方不采取反制裁措施,由此引起双边关系漩涡式下行。网络治理尤需大国合作机制,中美应尽快恢复网络磋商机制,这不是技术难题,只是需要政治决心。

人权问题虽然敏感,但双方还是互相接近了许多。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并不避讳敏感的NGO立法问题,很坦然地表明中国官方欢迎NGO发挥积极作用,但必须遵守中国法律。随着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更加自信而坦率,求共识、正视听,这个难题的敏感度正在逐渐降低。

据说美国方面很不愿意与中方谈美日同盟问题,回避日本领导人的历史观和修改和平宪法的企图。这显然是美国不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暴露了袒护日本的立场。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三边关系问题,而是关系到日本发展方向、亚太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大是大非问题。美国一直标榜的普世价值怎么在这里就变得如此软弱无力了呢?中美之间需要战略互信和战略透明,而如何对待日本政治右翼化的问题尤其能够检验美方的战略透明度。当然,美国或有难言之隐,我们也会理解。

可考虑将“相互依存”补充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最后,我们还是必须回到“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核心概念上来。在高访前,美方人士试图淡化和回避“新型大国关系”,提出要行动不要口号。美国可以接受“不对抗不冲突”,但难以接受“相互尊重”。如果美国不能尊重中国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那两国关系正常化都有问题了。美方智库人士强调中美“相互依存”,这既是现实又是目标,笔者倒是觉得可以考虑将这个要素补充到“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中。

尽管这次“习奥会”未能围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表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共同文件,但无形成果却超出预料,这就是中美两国领导人、两国企业界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两国合作机制的基础更加牢固了。在此基础上,战略性突破的有形成果是可预期的。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上海市美国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