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前行: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

改革中前行: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是较为乐观的,但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积累也值得高度关注。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致辞中已经阐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大”。对于中国经济出现的波动,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开始迈向中高端水平。在这个阶段,经济呈现出明显地减速态势。另一方面,从具体的经济指标——如关于中小企业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或者关于中大企业的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PMI——来看,从2013年1月开始到现在的两年半时间里,这两条指数曾三次击破50临界大关,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跌入相对收缩区间。但是,三次下跌之后又相继出现较强的反作用力,将PMI托回50以上区间。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经济有很大的下行压力,调结构具有很高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在临界线上下波动,显示出很强的韧性,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更不会像日本那样出现二十年的经济停滞。

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难题

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难题在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实现由“汗水”驱动的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中国过去35年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资本的投入、土地的投入以及环境承载力的投入来实现的,即通过不断地增加投入来刺激产出增长。这种增长模式很快就会达到增长的极限。因此,我们下一步需要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需要通过改革红利和创新红利来实现。

然而,这个转变对我们的企业来讲,难度是相当大的。要想从过去的低成本优势转向高生产率增长优势,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要想从过去的“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很大程度上需要将我们过去35年的成功模式归零,即要从零点开始来探讨一个新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的企业来讲,就像是从游击队转变成正规军,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然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的企业面临“五缺”:一是缺技术,创新的技术来源从哪来。二是缺人才,包括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中高档的管理人才以及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三是缺品牌,缺渠道,缺售后服务的能力。四是缺资金。企业转型既缺乏间接融资下的银行信贷、银团贷款,也缺少进入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过去35年中,相当一部分的企业都是在金融抑制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五是缺乏创新驱动的管理经验和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李克强总理今年两会提出推动经济改革的双引擎。第一个引擎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引擎;第二个引擎我认为比“双创”更为重要和基础,就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需要全面深化政府职能改革,这对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说是最重要的。由于市场的短期性和逐利性,经济的脱胎换骨转型完全靠市场自身是无法解决;而要靠企业自己完成由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型,绝大部分企业做不到。因此,我们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将政府、社会、包括行业协会、大中小企业、上下游企业、产供销生产链、外贸等因素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协同转型。这又使政府自身的转型变得非常迫切。

一方面,政府要“放”,即简政放权,把手中的行政权下放到市场,下沉到基层,下沉到社会。另一方面,政府还要“进”,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政府还需建立“责任清单”,明确哪些责任是哪些部门必须承担的,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政府的转型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改革非常重要;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我们的企业、对地方、对国家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型,因此难度很大。但是我们是非走不可的。那么这个转型期会持续多久?至少在2020年,即“十三五”末可能都是一个结构调整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对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方以及这个国家来讲,都是淘汰弱者、大浪淘沙的时代。关键看谁能够适应未来转型调整和改革的新形势。如果还是“温水煮青蛙”,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走向死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