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会议在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要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五中全会召开在即,我们特邀几位著名学者,专就上述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还是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亮点,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上取得显著成效,是近两年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到2020年,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决定性成果,需要“十三五”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并为未来10年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企业活力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还是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企业活力,重在形成服务业市场开放的体制环境。
1、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服务化的客观需求开始形成:一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成为消费需求升级的重要趋势;二是工业转型升级蕴含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我国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推进“中国制造2025”,会形成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市场。据测算,2015-2020年这6年,如果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得到充分释放,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服务业总规模有望扩大到48~53万亿元,实现规模倍增。
“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它不仅是形成7%左右经济增速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形成质量效率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它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而且也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现实出路;它不仅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主要标志,而且也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
2、把服务业市场开放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改革开放37年来,工业部门绝大多数领域已经实现高度的市场开放,但服务业领域市场开放严重不足。总的来看,我国服务业发展不缺市场需求、不缺资金,关键在于市场开放,重点在于激活社会资本:一是把破除行政垄断作为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深化国企改革,尽快放开服务价格管制,逐步消除服务业与工业要素价格差异,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推进与工业同等价格。二是推动服务业市场对社会资本开放。实现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全面开放,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促进研发、物流、销售、信息等生产性服务发展。
3、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加快服务贸易强国进程。我国已成为服务贸易大国,但还不是服务贸易强国。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需要把加快服务业开放作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的重点:一是抓住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新机遇,扩大服务贸易比重,到2020年初步实现建设服务贸易强国的战略目标。二是以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为重点带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