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节点(3)

“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节点(3)

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亮点,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上取得显著成效,是近两年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应当看到,与过去工业领域开放相比,服务业市场开放对政府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尽快走出一条“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以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

1、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业市场开放大背景下,“打通最后一公里”重在参考借鉴国际商事制度经验,形成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第一,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在实行“三证合一”、“一证一码”的基础上,在1-2年内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建立全国范围内企业自主登记注册网络平台。建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织试点。第二,适时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为避免备案制转化为变相审批,建议除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之外,企业一般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需要备案;民营企业投资,如不涉及公共资源,不再实施招投标。第三,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产业政策。除农业等特殊产业,一般产业尽可能取消土地、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在政策上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2、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管理是我国商事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重大决策,是我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推动负面清单管理从外资扩展到国内社会资本,从自贸区扩展到全国。建议赋予地方改革更大的试点权,推动多个自贸区商事制度尽快与国际接轨。

3、以监管转型破题“放管结合”。2014年以来,国务院确立了“放管结合”的改革思路,强调在下放审批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由于监管体制改革尚未破题,监管转型滞后于简政放权改革的实际进程,与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广大社会成员的期盼有着明显差距,成为简政放权纵深发展的“最大短板”:一是对现有市场监管体制进行总体设计。以专业化、技术化、标准化为重点创新监管方式,调动包括社会公众、媒体、法律等多方面的力量加强市场监管。二是完善重点领域监管体制。重点是从国家层面组建统一消费市场监管机构,统一反垄断职能,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三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法治化监管框架。实现监管职责法定、机构法定、程序法定。

把握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出一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的新路子:就是要通过全面的制度创新走向现代市场经济,充分释放13亿人的内需市场潜力,形成有效的市场治理;就是要通过全面的制度创新激发社会活力、创造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就是要通过全面的制度创新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