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坚定源于纪律规矩意识清醒

政治坚定源于纪律规矩意识清醒

当下,重规严矩、正风肃纪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最鲜明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心中要存有敬畏,自觉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自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站稳政治立场的基本标准,也是锤炼政治定力的具体要求。然而,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不清醒,律己不严格,无视党纪党规,出现“七个有之”的问题,偏离了正确的政治立场,丧失了应有的政治品格,败坏了党风政风,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务必彻底根治。

存敬畏,重规肃纪。严格的纪律性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铸就良好党风、维护党团结统一的保证。“既然选择当了干部,就要自觉遵守当干部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党章等党内法规办,按党确定的干部标准办,按党的纪律办,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告诫。

抗战时期,毛主席靠一个电台指挥全党,无声的电波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命令,全党都坚决地执行来自延安的声音。这生动反映了我们党严格纪律要求的优良传统,反映了革命年代共产党人敬畏纪律、执行纪律的高度自觉。新的历史时期,党情、国情、世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党规党纪的严明与严格从来没有变,遵规循矩的自律意识一刻也不能放松。守纪律、讲规矩的行动自觉,源自于对组织、对法纪、对权力、对群众的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指出,共产党人要“一怕党,二怕群众”。这个“怕”指的就是常存敬畏之心。对党员干部而言,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只有心有所畏,才能面对组织不阳奉阴违,面对权力不忘乎所以,面对诱惑不迷失自我。一些领导干部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甚至违背组织原则搞亲亲疏疏、山头主义,丧失了对纪律、规矩的敬畏,毁掉了思想防线上的最后一丝警觉。严守党纪党规,就必须强化法纪观念和规矩意识,把重纪律、守规矩作为行为准绳,真正从内心深处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权力、敬畏责任,自觉带好“紧箍咒”,划好“护身圈”,做到做人不妄为、有权不任性,坚守党员干部的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维护政治纪律和规矩的权威性、严肃性。

严律己,尚自觉。刘云山同志强调,“有了规矩不严格执行,就像开车不守交规,任性就要出事”。对党员干部来说,知规知纪只是一个基本的底线,自觉遵守和执行则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中央一再强调,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员干部要严于一般群众,领导干部更要严于一般党员干部。对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党的纪律、国家纪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都要严格遵照执行,真正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

“七个有之”问题之所以滋生,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私欲膨胀、自我放纵,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原则之上,利用职权我行我素,为了所谓仕途升迁、个人私利肆意妄为,以各种名目侵占公共利益,搞任人唯亲、搞封官许愿等行为,编织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网,最终一步步走向贪腐,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也对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带来严重后果。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像一道闸门,既是约束,也是保护。在纪律和规矩面前,领导干部与其他干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纪律约束上的差别,如果有,也只能是责任更大、要求更严。严守党规党纪,就必须时刻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坚持党的组织原则第一,坚守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严格按党的政策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自警省,守底线。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从政底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为领导干部算过法纪账、经济账、良心账,“三笔账”归结为一点,就是告诫领导干部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和人生,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时刻守住干净底线,别干得不偿失的事。从本质上分析,“七个有之”问题并不仅仅是政治方向和立场的问题,“拉帮结派、收买人心,弹冠相庆”等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利益输送、权钱交易、权力寻租,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些领导干部底线失守、放纵私欲的结果。面对拒腐防变的考验,没有哪个人拥有天然的免疫力。越是领导干部,越容易成为拉拢腐蚀和“围猎”的对象,也越需要时刻把个人私欲约束在党纪底线、纪律红线的堤坝之内。严明法纪、严守底线,必须坚持躬身自省,划定高压线,常敲警示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干扰,面对浮躁喧嚣的外部环境,始终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必须坚持慎始慎独慎微,管好身边人、防好细微事,从小事小节做起,守好清廉从政的防线,切实把严以律己、遵纪守矩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