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空间”应以民众的需求为出发点(3)

“第五空间”应以民众的需求为出发点(3)

公厕“第五空间”升级亟需监管发力

将厕所建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休闲和虚拟网络空间之外的“第五空间”,不禁令人浮想联翩,想象着入厕的各种惬意、陶醉,这种高大上的感觉是何等的令人期盼!曾几何时,入厕这种“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生理需求也逐渐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指标”,蓝图固然完美,但若是离开了监管,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本来,近年来,全国各地厕所革命的力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全面消灭蹲式坑位,也有让旅游景点随处可以入厕,更有不让厕所出现一只苍蝇等等的奇葩改革,足见官方对厕所革命的重视和参与程度,都表明地方政府对提升城市文明从厕所开始的决心。应该说,至目前为止,中国前前后后经历了四场“厕所革命”,从上世纪60年代的“旱厕”一直到新世纪申奥成功后的升级改造,每一次革命都释放出了“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社会”的正能量,“人性化,完美化、延伸化”的特点也逐渐凸显出来,群众“获得感”也实现了升级。

其实,公厕由原来的“入厕难,难入厕”慢慢转变为现在的“好方便,美方便”,改革的历程虽然有些艰辛和坎坷,但开创厕所“第五空间”的梦想却越来越接近,国人也越来越感觉到被呵护,被服务的获得感,且不说各级各部门机关作风的转变之大,星级服务的态度和措施如何得到健全和完善,就连“入厕”这么细微的生活琐事都能够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这是多么“高大上”的服务理念!“获得”就是幸福,获得就是满足,有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第五空间”从服务项目上做了更为全面的补充完善,不管是ATM机,还是火车票代售点,也或是图书室,这些与时代接轨的硬件设施也在厕所里得到了延伸和扩展,既体现出服务型党组织的转型升级,又切合民意,收获了民心;从入厕环境的美化,再到入厕心境的转变,从入厕形式的单一化,再到一厕多用,每一个细节,每一次革命都在向民众利益要质量,都在以完美和人性彰显着党的优越性。

不过,蓝图固然完美,但要真正落实到位也不是件简单的事,笔者认为:要确保此次革命成功,一要有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不仅要保证资金落实的畅通无阻,还要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二要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在工程招标、验收等过程中要一律杜绝各种腐败和暗箱操作,要坚持公开到底的原则;三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有专职负责人,以便为责任倒查追究提供重要保障。

【启示与思考】

公厕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厕的建设,目前城市的公厕数量明显不够,远远满足不了市民就近如厕的方便需求。北京要将公厕升级为“第五空间”,这是公厕理念的飞跃,体现了相关部门更重视公厕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市民在公厕中的享受。纵然公厕升级为“第五空间”,却没有必要给公厕附加过多的功能,过多的功能反而弱化了公厕最初的基本功能。

不管公厕如何升级,公厕最基本、最根本的定位是方便市民“方便”,让市民享有舒适、愉快的如厕环境,不会在如厕过程中出现不必要、不该有的尴尬和麻烦,这是公厕的首要功能。公厕升级为“第五空间”,会让公厕的功能更齐全、更人性化,可以满足市民更多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如厕。但是市民去公厕,说到底是为了方便,不会考虑其他因素,没人会把公厕当成享受生活的休闲场所。即使公厕附加了很多功能,恐怕使用的市民不会太多,很难想象一个人为了给手机充电、缴费、存取款,会特意跑去公厕办理。相反,公厕覆盖wifi,有可能会人为延长市民如厕时间,影响公厕基本功能的使用。公厕服务应当与时俱进,应当更加人性化,但关键要坚守实用性,没有必要附加太多额外功能。

公厕事虽小,但是却关系着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是为了方便民众,不是为了满足政府的政绩。公厕不一定要建得奢华、装扮得有形象,但是要着眼于卫生、方便、适用。多建简易厕所,搭配好男女厕位比例,满足更多人的方便需求,才是公厕建设的务实方向。所以,相关部门在公厕问题上,应更多地以民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管理妮理念的创新,增加增值服务,更大化地提高民众满意度。只有以民众需求出发点,才是工作的重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