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担任过7年中央组织部部长和近10年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在党建工作中,陈云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重要思想。学界对陈云党建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从历史发展、主要内容、理论贡献、现实启示等方面加以研究。在陈云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使用过“从严治党”一词,但这并不意味着陈云没有从严治党的思想。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陈云始终坚持从严治党这一原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断和主张。目前,研究中鲜有专门涉及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成果,研究和梳理陈云的从严治党思想,不仅可以弥补学界的不足,而且对于当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新形势下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要有高素质的党员。这一认识,陈云在抗战时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就初步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38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提出要“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1]决议下发后,党组织迅猛发展,到1940年年底,党员人数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4万余人发展到80多万人,[2]增长了20多倍。但是在党员迅速增加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新加入的党员对党的性质、纪律没有清醒的认识,把过去的不良思想和习惯也带进党内,因此,1940年10月1日,陈云明确提出“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3]的论断,揭示了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
陈云把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的标准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衡量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即:“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群众模范”;“学习”。[3](pp.137~142)陈云指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强调“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3](p.188)。在明确党员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陈云进一步提出了干部的四条标准,即“对党忠实”、“同群众有联系”、“有独立工作能力”和“遵守纪律”。[3](p.271)为了提高党员的质量,陈云特别强调要加强党员的教育,其论述主要有:第一,要加强党纪教育,使党员“了解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做才是遵守纪律,什么事是违犯纪律”,“不仅在课堂上教育党员遵守纪律,而且要在每个具体违犯纪律的问题上给以纪律的教育”[3](pp.128,126);第二,要加强党性教育,包括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第三,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抓好”,“积极维护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把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4]作为中心内容。陈云认为,“提高党员素质,尤其是提高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这是“端正党风的关键”。[4](p.363)
陈云的这些论述,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多数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完成急、重、难、险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忘我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员队伍不断扩大,管党、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党员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挑战,党员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地方发展党员时把关不严,致使少数动机不纯的人加入党组织;党员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等等。 [5]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的观念,着力在提高党员质量上下功夫。党的力量的强弱并不仅仅在于党员人数的多少,更主要的是党员质量的高低。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教训已经证明这一点,苏共在拥有35万多名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时却亡党亡国。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首先要坚持入党标准,严把入口关,坚决制止下达发展党员指标的做法,把政治标准摆在第一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其次,要加强党员的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使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纪律教育,把典型违纪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增强党员的纪律意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