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粮食市场何处去?(3)

2016,粮食市场何处去?(3)

深化改革:

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

面对粮食收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专家指出,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景下,改革完善粮食收储体系,做好现代粮食流通,让农民种粮多收益,让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不减,是发展现代农业、改革粮食收储体系、搞活流通的关键所在。

自2006年以来,国家连续实行保护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此项政策措施对保障粮食市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起到重要作用,但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粮食市场主要呈现政府引领的态势,政策性库存增加,粮食收储和流通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巡视员胡恒洋指出,深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中,要完善粮食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推动储备调节从“价格干预型”向“供求调节型”转变,推动粮食进出口调控从“主要控制进口”向“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转变。

任正晓表示,为深化改革,今后要建立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各司其职、协同互补机制,形成储备调控合力。要强化政府粮食储备监管体系建设,健全政府粮食储备吞吐调节机制,推进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等业务环节公开透明,使储备粮更好地服务粮食宏观调控。

专家建议,深化粮食收储体制改革,还要发挥好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积极探索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订单收购,与粮食生产者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变政府收储的压力为促进粮食收购市场健康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