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处理好三个“不易”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处理好三个“不易”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决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审议通过意味着原先空间、行政、经济社会发展彼此独立的京津冀三地变为区域开发开放的利益共同体,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京津冀三地面积只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3%,人口规模约占全国总人口7.4%,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近10%,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测算,推动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在未来6年投入42万亿元,这将给整个华北地区乃至全中国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这也就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尚未正式对外公布,但从公开报道的内容看,该《纲要》的政策要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项重点、错位发展、协同一体”。

“一个核心”即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于首都的核心功能,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时就明确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经济中心”从北京的战略定位中明确剔除,当然剔除“经济中心”并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发展,而是要放弃原先包罗万象、大而全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走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而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除了要将低端产业部门移出北京外,还要将部分不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与首都核心功能不相适应的公共部门也迁离北京核心城区。

“三项重点”即交通、环保和产业转移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根据河北省交通厅的统计,河北与京津之间的“断头路”总里程长达2300公里,这些“交通栓塞”成为阻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严重障碍;根据环保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空气最差的10个城市中京津冀占据8席,京津冀不仅是严重缺水地区而且是水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环境治理联防联治联控迫在眉睫;河北省是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最集中地区,其中很大一部分产能是由京津地区转移而来的,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实现绿色转移、升级转移势在必行,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在交通、环保和产业转移升级三个重点领域寻求突破,走出一条区域协同、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

“错位发展”即北京、天津、河北之间的发展定位相互区别、相互配合。北京侧重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即建设“四个中心”;天津则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则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寻求突破,努力缩小经济落差。北京、天津在发展定位上不相互冲突,天津、河北在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时不相互竞争,北京做好“减法”、津冀做好“加法”、三地共同做好“乘法”。

“协同一体”即京津冀以实现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了“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是有关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整体性规划,也是《新型城镇化规划》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除了促进交通、环保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外,还要努力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和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