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战争史研究大有可为(3)

新农民战争史研究大有可为(3)

全面透视中国古代社会

农战史还有助于揭示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权性格乃至历史道路。比如西汉之所以定都关中、继承秦制、大力开拓西北边疆,即与刘邦集团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以关中和汉中为根据地、接受秦朝制度、重视西北的地缘政治观念有关。明朝在元帝国瓦解后,并未像同时期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俄罗斯文明那样选择外向型国策,而是选择了内向型政策,大规模修筑长城。这与朱元璋农民军崛起于较为落后的淮河农业地带大有关系:这里处于南宋以后汉族与北族长期对峙的边疆地带,对中唐以来北方民族压制汉民族的历史充满恐惧,故而倾向于谨守疆域;另外,元帝国拥有的整合农商、商牧文化的丰富历史经验,却对这一地区影响较小。

农战史还有助于考察中国古代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与世界地位。对于中国古代政权在中国和世界历史地位的考察,以往经常只局限于正统王朝。其实,未能问鼎政权的失败者,同样也具有十分强大的实力。比如,元末农民军延续了南宋和元朝发展水军、开展远洋贸易的历史脉络,其中,陈友谅的水军实力遥遥领先群雄,而张士诚、方国珍的远洋贸易能力则远超其他农民军,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水军队伍与远洋商队。以陆军为主的朱元璋政权最终取得胜利后,限制水军和远洋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近世中国海洋经略的倒退。即使如此,明代前期仍能短暂出现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远洋航行的空前壮举,明中后期则有民间泛海南洋的热潮。世人皆感叹明代中国的巨大实力与历史机遇,却少有关注元末农民战争所蕴含的更为巨大的历史能量与路径可能。

农战史对于揭示中国古代的文明特征与历史道路,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内经常发生农民战争,对中国古代政权形成直接的、根本性的冲击,对于中央政权而言,这种冲击较之于边疆战争更为严重。在这样的政治军事格局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内政优先边防”的政治文化,将加强对民众的统治置于边疆开拓之上,一旦边疆开拓成本可能影响到微妙的内部政局稳定时,中国古代政权便采取收缩边疆的政策,以维持内政与边防的平衡,这对中华文明的内向型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