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4)

“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4)

第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夯实全面对外开放的主线。改革开放伊始,我国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为借力“他山之石”,只能靠本国具有价格、数量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对接国外资金、技术等要素禀赋,换言之,将国外FDI“引进来”并被动接受其“整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长为当今全球第一经贸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在打造新型开放经济体的姿态上,逐渐由过去单纯“引进来”转向“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即在继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等的同时,中资企业正携中国品牌、中国资本、中国技术,越来越多地主动“走出去”,整合国际资源、占领国际市场,从而变“全球品牌,中国制造”为“中国品牌,全球制造”。例如,在基础设施领域,我国已形成集建设施工、装备制造、投融资模式设计“三位一体”的“走出去”比较优势,这也是我国主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底气所在。此外,核电、高铁也是我国“走出去”的重点领域。伴随实体经济走出去,人民币“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逐步完成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三步走”演进历程,并有望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当前,中央“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及落实,将进一步助推我国“实体+金融走出去”的步伐,使我国以“合纵连横、进退有据”的大国自信,坦然迎接美国主导的TPP可能带来的外部挑战,以及推动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的形成。

第三,夯实全面转型升级的主线。“十三五”正处于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过去长期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以“五高三低(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低效率、低效益、低附加值)”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立即着手转方式、调结构、推创新、提质效,摆脱“大而不强”的“平庸大国”形象,打造“又大又强”、在众多领域具有支持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能力的综合性一流强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将是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主攻方向。其中,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也将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战场。制造业升级的重中之重是取得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元器件、基础原材料、高端软件等方面突破,当前应重点培育发展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新材料等基础领域。“互联网+”着眼于以互联网技术改造升级农业、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其优势在于存量资源的布局整合及优化配置,根据《“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应进一步细分推进“互联网+”11大重点领域发展。

(作者:高 鹏 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