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治理重点、难点在农村
在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城市转移到农村的污染三大污染源的共同作用下,农业已经超过工业成为全省最大的面源污染源,带来了土壤污染、土质退化、水体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化肥为例,2013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达到696.4万吨,平均施用量为850千克/公顷,远高于411千克/公顷的全国平均水平和225千克/公顷的国际施用标准,近15年来农业生产污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垃圾围村、污水横流、蝇虫乱飞现象依然存在。此外,长期的污染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河南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治理省区之一,百姓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农村环境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污染容易,治理难,我省农村环境治理是一个极其艰巨、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面积大、人口多、农村面广分散,各地区情况不同,问题不同,不可能“一张药方治全省”。而农民普遍环保意识淡薄,他们更加追求经济效益,比如对于城市转移出的污染企业照单全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垃圾随处丢弃,这种观念和生活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此外,农业污染不像工业是点源污染,如果一个工厂污染,直接关停就可以切断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是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产生的,具有长期性、隐藏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治理难度很大。
我省的农村环境污染何以会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其根源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期“重城市轻农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城乡分割的环境治理模式,环境治理的重点一直是城市和工业,农村环境治理基本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况。二是大多数法律法规是针对城市环境保护建立的,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检测、管控和保护体系尚未建立。三是与城市专设环保机构相比,农村环境治理机构不健全,基层环保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四是农村环境治理长期投入不足,造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相当薄弱,乡村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