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全球金融市场颇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的起伏引发了诸多讨论,其中包含着种种质疑。对此,一定要冷静分析。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经济结构调整正处于关键期,动力转换正处于衔接期,经济的波动乃至有所下行是比较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认识这种下行,是否能够看到下行背后的企稳向好趋势。

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特别致辞中强调,中国经济目前正可谓形有波动,势仍向好。所谓形有波动,是指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其间经济增长难免有波动起伏。所谓势仍向好,是指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处在深入推进阶段,蕴含着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中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内在韧性,发展势头稳中向好。

一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当前世界经济前景复杂多变,我们在继续保持扩大开放的同时,也要认清开放红利在全球经济环境趋紧的形势下边际收益递减的现实。尤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前景不容乐观所带来的贸易摩擦之增多,会对中国商品出口以及资本走出去产生相当的阻力。

在此状况之下,必须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立足点依托于国内。对外开放要一如既往加大力度,对内深化改革更要砥砺前行。事实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及区域差异所产生的发展压差,如水之就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会引致资本、劳动、技术等按市场需求合理转移。这样一个过程,至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仍会是一个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在国内会自然形成一个雁阵模式,东部沿海地区在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自身成熟的产业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带动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说中国经济具有韧性,一个根据就在于中国地域幅员辽阔且产业类型多样,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业不兴那业兴。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

利用城乡压差,关键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硬件建设方面,农村道路水电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村庄社区的国土整治,需要相当大的投资。特别是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居民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在资本支持上,要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盘活农村资本,让农村资本流动起来。三是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民生工程建设。通过财政补贴及增加转移支付,有针对性地推动中西部特别是贫困地区民生建设,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增加人力资本支撑。

利用区域压差,一是借助于东部地区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非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巨大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建立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二是依托非东部地区后发优势,缓解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压力。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有序承接东部劳动密集产业的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提升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三是大力推进非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政府介入市场过多,市场化严重不足,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最重要障碍。要结合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意见的实施,加大力度推动非东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以提升其经济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要坚定不移持续深化改革,特别是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改革的方面有很多,但当下来说,特别是要加快推进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之成就,一个实质性原因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愈来愈占有支配性地位,特别是在商品价格决定机制方面,市场更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实事求是来看,一些重要竞争性商品价格的决定,仍以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决定价的方式出现,十分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压减中央定价目录,以改革举措推动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要素价格改革的极端重要性。会议确定,在近年来陆续放开部分电信、药品、交通运输等价格的基础上,通过修订中央定价目录,将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大幅缩减,同时对保留的项目也要改进定价方法,规范定价行为,根据价格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改革进展,定期修订定价目录。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对于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有效地撬动扩大内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