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谁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谁能够最早获得准确的信息,决定了谁能够更容易在市场中生存发展。价格就是一种信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这种信息是无数个市场主体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达成一致而生成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的,任何个人或集团乃至强大的政府对此都无能为力。若主要由政府定价,只能以牺牲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代价,且长此下去,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在获利性动机下,市场行为主体不断搜寻各种信息去发现价格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而只有在市场中由众多参与者博弈决定的价格才能高效配置资源,真正符合资源的稀缺性本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曾展开了一场关于经济计算问题影响深远的大辩论。经济计算问题的核心是合理配置资源。这场大规模的争论从理论上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论证了,没有市场价格机制,就没有合理的经济计算;计划经济体制无法更有效地确定要素价格,其资源配置效率必然低于同等条件下的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简言之,就是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优于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转轨进程,推动了经济腾飞,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生产要素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生产三要素中,尽管户籍制度改革的亟待深化影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而影响其价格——工资的市场定位,但劳动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已经初步实现。然而,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由于其产权功能的分离,导致价格决定过程十分复杂,已经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障碍。
还有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其价格形成机制仍带有计划的深深烙印。虽然利率自由化进程以及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但鉴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及伴生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资本价格形成过程中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其生成机制如何,仍需要结合改革进程深入探索,以期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虽然如此,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资源配置效率、经济效率会不断得以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会不断加大。
三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信心从哪里来,从中国经济持久的韧性、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回旋余地以及不断深化的改革措施中来。眼下最要紧的是要保持定力,“莫畏浮云遮望眼”。
这里想说的是,对于经济下滑不要看得太严重。一是经济下行是有理由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通过经济的不景气来淘汰一批效率低下的企业。我国物价仍然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流动性不足,而是以往过度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所致。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高效率的企业才能活到最后。
此处的关键在于,要通过切实的措施和效果让市场真正感受到政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毅力和决心。政府要有壮士断腕之勇气,将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推进,将生产要素领域改革彻底推进,将从严治党依法反腐进行到底,打破行政垄断,为市场松绑,激活市场潜力。果如此,中国经济前景可期,中国未来前景可期。
(执笔:杨英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