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助力精准扶贫如何走出困局?(2)

第一书记助力精准扶贫如何走出困局?(2)

核心提示:选派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本是一件民心工程。但如何能让第一书记助力精准扶贫收到实效,帮助他们成功走出工作困局,尚需多方给力。

让第一书记成为引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排头兵,我们更要防止一个误区:有人认为,把第一书记下派到村社之后,工作好不好,扶贫见不见成效,就看他们的表现了,反正有严格考核来约束,工作好的给予褒奖,工作不好的给予惩罚,这样会逼着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于是,有些第一书记为了突出业绩,只好各显神通,千方百计找“门路”,这从某种意义上可能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其实,奖惩只是一种考核手段,却并不是目的,而最终能否顺利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才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既然上级组织委以重任,基层群众抱以希望,第一书记便背负相同的责任,连着相同的梦想,那么,为所有第一书记营造一个善于谋事、乐于干事的良好氛围尤为重要。

因此,第一书记驻村之后,除开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工作考核之外,还要及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提供后勤保障才行。说到底,对第一书记而言,工作挑战最大的莫过于如何才能获取扶贫项目了,毕竟,解决困难还是需要资金投入。当他们结合村情民意制定出发展规划,一味纸上谈兵可不行,最终还得靠项目来落实,而项目什么时候能落实、怎么实施,又不是他们就能“一锤定音”的。更何况,项目、资金有时难免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如果没有关键部门把握全局、统筹整合,仅靠个人争取、反复跑路才能完成项目审批,完全可能造成分流不均、轻重失衡等不良倾向。

那么,对贫困村的项目支持究竟如何落地?第一书记虽然个人本领再强,但在项目实施上如果没有强有力后方支援,艰巨的扶贫任务恐怕很难完成。所以,仅靠第一书记深入基层出谋划策、思想引路、智力投资还不够,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应主动参与,对基层申报的所有扶贫项目进行系统审核、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同一地方,能为所有第一书记打开相同的“绿色通道”,才是上上之策。在安排项目资金的过程中,也只有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量化考核才有实际意义。

选派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本是一件民心工程。但如何能让第一书记助力精准扶贫收到实效,帮助他们成功走出工作困局,尚需多方给力。一方面,要靠第一书记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另一方面,要靠政府部门保障支持,公平决策。唯有如此,扶贫攻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方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戴。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