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助力精准扶贫如何走出困局?

第一书记助力精准扶贫如何走出困局?

核心提示:选派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本是一件民心工程。但如何能让第一书记助力精准扶贫收到实效,帮助他们成功走出工作困局,尚需多方给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还还有一定比例,现在距离全面消除贫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五年时间,因此,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强力号召,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科学谋划,把减贫工作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所有干群提振精气神,决心要啃掉这块“硬骨头”,确保按时按质按量摘去贫困的帽子。

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就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目前,很多地方驻村工作都井然有序,第一书记全部到岗到位,和基层干部一起同工同劳同考核。然而,第一书记进驻基层之后,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同样也将面临一些实际困惑。比如,面对农村人力资源紧缺、经济来源匮乏、项目支撑不足等普遍现状,第一书记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快速、圆满地解决,恐怕还没有那么轻松。

当然,这并非弱化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或许,他们在为贫困村、贫困户送去精神食粮,提供智力支持,进行劳动帮扶等方面优势的确明显,但要彻底解决涉及项目匹配、资金整合、权力下放等“大事件”,还少不了畏难情绪,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前阶段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在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技术引领等方面,感觉力量还很薄弱。显然,第一书记的“烦心事”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各地在实施精准扶贫时面临的共同难题,早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这并不可怕,目前的困惑,正好又为今后的扶贫工作如何创新、如何转型、如何攻坚、如何见实效,提供了思考范畴和研究方向。

抓好扶贫工作,鼓励第一书记积极作为很关键。扶贫工作量大面宽,时间紧迫,对他们的个人素质当然也是一大考验,要有“上得厅房下得厨房”的工作能力。在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上,需要实事求是地搞好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走访,了解村情、民情,掌握可靠的数据来源,形成科学的发展计划。在解决劳动资源匮乏的问题上,需要结合村社劳动力现状,进行适当调控,可以化零为整,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在解决技术短缺的问题时,需要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观摩学习、培训学习、书本学习等方式,主动参悟实用技术,并强化实践锻炼,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发家致富。在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时,需要充分了解时事,及时掌握政策动向,以期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