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数字文化服务要做好“精细文章”

【地评线】京彩好评:数字文化服务要做好“精细文章”

近年来,以网络视听、在线展览、在线演艺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数字文化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发展态势。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正不断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产业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为数字中国、文化强国建设蓄势赋能。可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行数字化应用,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新发展优势的重要内容之一。

诚然,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必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来,各地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面临不平衡、不充分、效率不高、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比如,在一些环境条件相对滞后的偏远农村,从表面看,传统的文化室、农家书屋、乡村广播等服务载体越来越多,但由于未能与信息数字化平台及时对接、有机融合,难免存在吸引人气不足、使用效率不高、服务功能发挥不全的情况。

故而,要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真正实现让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还是要更加注重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多样化、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

首先,在规划布局上,既要符合时代需求,又要体现地方特色。文化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谋划、科学布局,既要遵从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又不能搞统一标准、单一模式,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比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数字文化消费需求,分层分类建立数字服务平台,让文字、图片、视听等各类文化数字服务应有尽有。在群众文化需求差异性较大的地方,服务平台就要丰富一些,保证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如果针对特定人群提供服务,比如老年人群体,服务平台则要更接地气一些,以方便快捷、通俗易懂、简单操作为宜。

其次,在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上要保持理性、切忌盲目。诚然,以数字化建设为支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智能化,虽具有一定现实性和紧迫性,确需大量成本投入,但也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不分轻重缓急地盲目投入。否则,容易导致资源供给失调失衡,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换言之,文化数字项目投入不能盲目跟风、贪大求全,既要实现均衡发展,又要体现主次分明,确保整体效果。比如,应综合考虑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等客观因素,有针对性地开设服务项目,以适当、合理、科学、规范为原则,这样既能满足大众的数字文化消费需求,又能避免资源浪费。

再次,数字化平台的内容设置要与时俱进,以用户为中心。数字化内容的好坏优劣,关系到用户的接受程度,也直接影响公众的认可度,因此,对文化数字化内容的编排和设置,不能单纯考虑对文化资源的简单记录、分类整理与及时发布,重点还要在成果转化和利用上下功夫。比如,有人对综合文艺感兴趣,有人对科教信息感兴趣,有人对实用技术感兴趣,在此基础上,诸如惠农惠民、影视动漫、文化历史、艺术欣赏、科普教育、政务信息和时政党建等内容,都要按需列入装备计划。也就是说,民众需要什么、适应什么、喜欢什么,数字化内容都要有所体现,所提供的消费服务应尽量符合大众胃口。(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