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与社会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宏波研究了社会工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分析指出,理论自觉需要研究社会模式,社会工程是关于社会发展模式设计和实施的社会治理活动,社会工程的方法论特点是综合集成思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尤其需要综合集成思维,社会工程的理论应用性特点就是实现知识转换:从普遍性知识转化为地方性知识,从理论性命题转化为操作性命题,从真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模式,社会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形式和新的生长点,“四个全面”是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与重大战略,需要社会工程的思维与方法。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吴畏探讨了“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实践逻辑,指出“四个全面”的基本实践逻辑是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动力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转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工程的关系,社会工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和工程模式所构成的综合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漆思指出,“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需要制度建构,也需要人道、人心的修养提升与精神信仰的建构,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陕西省委党校副教授梁军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工程特征,指出,新常态下“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就是社会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成从自然逻辑到工程逻辑的逻辑转换,社会工程的突出特征是注重顶层设计与总体协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使社会工程思维与方法常态化。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永胜探讨了“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与社会工程的关系,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为价值指向的社会系统工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以“全面”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协调推进”为基本方略,以子系统及功能“耦合互动、系统优化”为总体效应,展开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引导、针对性突破的社会系统性工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发展与治理的社会工程新思维——系统性思维、复杂性思维、矛盾性思维、协同性思维、战略性思维、综合集成思维、可行性思维,丰富了社会工程的思维与方法。
与会学者指出,“四个全面”作为新常态下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深厚社会实践背景与基础,直面这一重大战略,以跨学科视野与多学科交融的宽广视域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破解其中的难题,必将推动理论创新与发展。与会学者们普遍认为,新常态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遇到许多社会工程方法困境与实践难题,深切呼唤社会工程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此外,研讨会上,学者们还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深层次问题,例如,“四个全面”与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关系,“四个全面”究竟是战略思想、战略布局,还是指导思想,是长远的,还是阶段性的,是封闭的,还是开放性的,是重点性概括,还是整全性思想,其内涵外延如何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破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