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11、985有哪些不同?
朱秀林表示,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我国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工程建设本身而言,的确还存在着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等问题,相对于部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许多地方高校受制于身份限制,很难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战略上不可避免地处于发展受限的不利局面,不利于调动高校建设的积极性。
朱秀林表示,与211、985相比,《方案》实现了适度开放,鼓励特色发展、实行分类推进。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学科的特色上,《方案》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明确了高校差别化发展导向,既适度发展综合性大学,也支持鼓励发展小而精、有专业特色的学校,实行分类推进。随着《方案》的颁布与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必将走向一个全新的多样化发展阶段,部属院校与地方高校将交相辉映,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中国气派。
朱秀林认为,《方案》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突出绩效导向,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方案》提出,更多地以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作为建设资金投入的主要依据,在绩效评价方面,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支持力度,为有更多的高校全方位参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人才、学科和社会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必将充分激发出全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办学活力,为我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增加了动力。
方案有哪些新意?
朱秀林认为,《方案》既明确任务又提出改革,充分彰显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方案》既涉及一流大学建设,也兼顾了一流学科建设,在目标、支持措施等方面无不体现着统筹推进的指导思想。《方案》还明确了适度开放的原则,这让那些既非“985”亦非“211”的高校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必将激发更多的高校积极投身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中去。
朱秀林表示,其次,《方案》明确了建设一流大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