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体系的基础性问题,它关乎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理论成果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问题。近年来,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比较流行的观点主要有“思潮传入之日说”、“俄国十月革命说”、“中共二大说”、“十月革命后李大钊言论说”、“1920年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说”、“中国工人阶级意识觉醒说”、“以人为本说”、“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说”、“农民农村改造说”等各种观点。之所以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判定条件

毛泽东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时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①学者们在理解毛泽东的这句话时,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当然,这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仅仅一句广义的“相结合“能否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认为,还需要深究如何具体地“相结合”。毛泽东给出了答案,即“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绝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应该把其中所蕴含的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和“中国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此,我们也可以更准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理解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

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我们发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蕴含着三个具体的“历程”: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认识的历史演进历程,这是“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推进历程,这是“应用”的集中体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理论成果生成历程,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放性的必然发展诉求。这三个“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逻辑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这一演进具体包含了认识历史、实践应用和理论生成的演进。

什么是逻辑起点?黑格尔《逻辑学》和马克思《资本论》都曾涉足逻辑相关问题,但同我们查阅的众多词典一样,都没有对逻辑起点给出明确定义。综合各种零星观点,我们尝试着定义: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任何一种理论、学说等)中最本质、最为抽象的概念,表现为体系内部的“不可分割性”,从而使内涵高度简化,是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贯穿理论体系的始终。

在这里,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逻辑起点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推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就是包括了其认识历史起点、实践应用起点和理论生成起点在内的逻辑起点。这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具有逻辑起点的基本特性,但是三者又各有区别。

马克思认为,在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②在这里,我们对照马克思关于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区分:“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用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③可以发现,马克思所说的“充分地占用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与“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是一样的,是“第一条道路”,是从表面形式到内在联系、从现象到内在规律性的认识。马克思所说的叙述方法是在掌握内在联系或表象蒸发为规定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再现为“先验的结构”,是“第二条道路”,是将事物“发展形式”的内在联系“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实际上是把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内在联系)以“先验的结构”——理论形式再现出来。再比照列宁所说“我们的逻辑起源于我们之外的事物的规律性进程。”④马克思所说叙述方法就同逻辑起点有了关联。从逻辑起源于事物的规律性进程看,逻辑起点也包含了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理论(在观念上反映)之中。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首先,认识历史起点是从表面形式到内在联系、从现象到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逻辑运行的第一条道路,是逻辑演进历程中认识现象的起点。其次,将事物“发展形式”的内在联系“在观念上反映出来”,是逻辑运行的第二条道路,是逻辑演进历程中理论的生成,其生成的伊始就是理论生成的起点。再次,什么是实践起点?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⑤逻辑起点中的认识现象如果是为了满足实践需要生发的,必然会引发实践的应用,其发生的伊始就是实践应用起点。

通过上文推理,我们尝试建立这样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历史起点、实践应用起点和理论生成起点从不同方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因此,寻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涵盖了对这三个方面起点的分别考察;同时三者都应具有逻辑起点的基本特性。我们还应该在认识、实践、发展三个方面的考量中抽象出最本质的概念,使三者统一为逻辑起点,表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内部的“不可分割性”。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本质特征,寻找上述三个方面起点的考量要同这一本质紧密结合,才能符合逻辑起点的要求。

具体来说,只要找出什么时间开启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中国实际的认识历史进程,这一时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历史起点;只要找出什么事件开启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的尝试,这一事件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应用起点;只要找出最早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本质因素,这一因素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成起点。本文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向是本质因素,这一思向内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向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初步尝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思想倾向、思想意向,是在改造中国社会的活动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迸发的思想火花、点滴观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