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国际贸易规则领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变化的核心,就是从重视货物贸易规则向重视服务贸易规则转变。这些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对以WTO为基础的全球多边自由贸易框架形成了冲击和挑战。
全面认识国际贸易规则新变化
实事求是地分析贸易规则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在当前十分重要。这关乎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应对。
首先,不能只是片面地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解读。从根本上讲,贸易新规则主导国家是想借助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细化、深化这一大背景在客观上需要对层出不穷的新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规制的契机,取得规则制定的主导权,获得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在WTO规则下,一些发达国家在传统货物贸易领域优势不再,其利益无法得到最大化,需要新规则为其具有优势的高科技行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参与国际竞争保驾护航。也不应完全认为新的贸易规则变化,对于中国全是负面影响。有学者基于很多假设条件,运用一般均衡模型计算了削减贸易壁垒对中国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加入TPP将损失2.2%GDP。笔者对上述判断不敢苟同,TPP 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冲击,会有一些贸易转移的负面效应,但这部分效应比较容易通过与TPP 成员达成双边FTA或者其他次区域FTA予以缓冲。其实,新贸易规则对中国最大的不利影响在于,假如一些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被很多中国贸易投资伙伴接受,可能会逐渐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而中国尚未做好接受这些规则的准备。但如果我们现在接受新规则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定,国内需要经历的调整和改革任务则将非常艰巨。
其次,新贸易规则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是否有积极的影响?结论也是肯定的。任何规则一旦被各方认可,对于参加的各方都是一样具有约束力的。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加透明的市场规则本身是国际分工深化和细化的客观要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家以及正在不断向外投资的新兴大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在大国经济体中位列世界前茅,客观上需要更加透明和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从长远看,与国际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规则越清晰透明,越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竞争。当然,我们也需要按照新的规则行事,加快改革和开放的步伐,使国内的相关法规与国际协定相协调。这会带来挑战,同时会在客观上加快我们的改革和开放的进程。认为扩大开放将损害我们利益,甚至会牺牲国家经济安全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中国加入WTO的经验证明,扩大开放对中国利远远大于弊。某种程度上说,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在更多行业给予外资国民待遇也会产生倒逼和促进效应。当然,在行政保护下的一些垄断企业将会受损,但会带来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普遍提升。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新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应持相对开放和乐观的态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