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成为我们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属性。我们倡导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这是个自由开放的时代,也是个快节奏的移动互联时代。有人自由择业,自主创业;有人渴望自由,期待“从心所欲,不逾矩”;还有人回归心灵,在忙碌的时代为内心世界松绑。
今天,我们从读者来稿中选编几篇,为“自由”描绘多维画像。
——编者
择业自由促进多元社会
江苏扬州 钟实
一个朋友30多岁了,在企业工作七八年,收入也不错,可是感到单调乏味,心情也压抑。不久前,他毅然辞职,自己办了个婚庆礼仪公司。几个月过去了,朋友高兴地说,虽然做生意拉业务很累,收入也不稳定,但择业自主和精神自由,无可比拟。
大部分人都习惯了既定工作,时间、节奏相对固定,只要不触犯法律,还是自由自在的。不过,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活力,自由度也不断扩大,择业、创业的限制少了。像博士卖猪肉、大学生卖肉夹馍的例子,别人可能会说长道短,可那些自己创业的人,享受着社会环境带来的宽松和自己拼搏后的喜悦。相反,有些人接受被安排的工作和生活,过得愁眉苦脸,别说自由了,幸福都少些滋味。这么看,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全面的自由发展,也需要全社会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
当然,想随心工作享自由,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努力和有魄力,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随心”二字,看起来很令人羡慕,但不能任性而为、随性而作。起码,在争取一份舒心的工作时,首先不能忘了想想,之前是不是有不足、少激情,否则,为满足所谓的自由,未必能换来心情舒畅。
个人自由须守法律边界
浙江黄岩 翁露莎
上周,我在朋友圈随手转发了一条防诈骗消息,很多朋友指出了其中的错误。细细看后,我很惊奇,自己当时为什么就转发了这么一条漏洞百出的消息。这么做确实有些随意了,也提醒自己日后转发要务必谨慎。
类似的事在朋友圈不是孤例,诸如“寻人寻物”“救助大学生”“养生广告”等,举不胜举。一眼扫过,随手即转,一些明显错误的、虚假诱导的、诈骗忽悠的消息,就会不经意间被扩散了。可能是无意识,可能是“我的朋友圈,我说了算”的潜意识,却无形中影响着其他人。正如刚刚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编造虚假信息传播或明知是虚假信息传播,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随手的事如果不注意,也会变成法律的事。这可视为一种自由的法律边界吧,毕竟它影响着现实生活。
其实,人人的自由都不限于朋友圈,但如果越入了法律禁地,自由会变质。诚如马克思所说,“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手段,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手段一样”。显然,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做事还是说话,心中有法律、生活才自由。换句话说,让自由有个法律边界,就像为生活买了份保险,放心也舒心。
喧哗背后莫忘心灵自由
江苏南京 仲洁
最近读到一篇同龄人写的短文,她以前忙到不可开交,恨不得有三头六臂,看到自己病理化验单后,说“我终于可以停下来,歇歇脚了”。她感受到了从未有的放松和自由,再不会为绩效发愁、对孩子发火、向溅水的车吼怒。故事给人以沉重,却需要重新体会一种叫做自由的“轻”。
世界在急速运转,而人生的进度条被疾病从“后台运行”拉回到了“桌面”,分秒倒计,只能全身心拥抱生命的最初和最后的自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只争朝夕地奔竞、忙碌,渴望活得热烈、不落人后。但是,我们又不知不觉中被裹挟在名利、物欲的横流里,心灵被捆绑住,自由失之殆尽,却也浑然不知。停下来想一想,生活是否应该这么快?心灵能否放得开?
自由如同空气,生命离不开每一次的呼与吸;自由也像羽毛,虽显轻盈婉转,却历经风雨后优美如故。审视生命、检视生活,应该放下繁杂而重拾心灵的“自由”——不急不躁地体会四季变换中的日常冷暖,捡拾生活里细碎而亲切的感动,在读书、画画、写字的爱好中重塑乐趣……是的,自由需要融入并走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妨驻足欣赏这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