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原题:把握战略布局 增强发展定力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全面深刻认识与自觉砥砺践行这一战略布局,是摆在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首要任务。通过培训第一单元的理论教育学习与认真思考,并结合自身工作与思想实际,我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集约思想性、战略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体,既有理论深度,也有战略高度,更有实践力度。下面,就从理论、战略、实践三个层面,谈谈自己对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几点初步认识。

一、认清理论基础,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四个全面”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迪。因此,对于“四个全面”的把握,首先必须要认清其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以提高我们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1、“四个全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孤立的,它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以及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大思想,是在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实践和总结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整合起来的,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面临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比如,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描绘出“全面小康”的清晰图景,体现了我们党对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实践的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四个全面”是从实践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党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必然对实践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们也相信,“四个全面”来自于实践,又将回到实践,在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2、“四个全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抓主要矛盾”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重要的基本启示。从“抓主要矛盾”来看,“四个全面”就是现阶段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主要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发展阶段,我们仍然面临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而在各种矛盾中,建成小康、改革、法治、治党等,无疑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因此,“四个全面”可谓是抓住了各种矛盾的“牛鼻子”。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来看,“四个全面”更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四个全面”之间并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顶层设计,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的施政总纲和发展路线图,既部署“过河”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统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路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引擎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可靠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支撑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地位。因此,可以说,“四个全面”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进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只有把“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才能形成“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强大合力和推动力。

3、“四个全面”体现着系统思维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论证了社会有机整体的思想,贯穿了社会有机体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的社会。”恩格斯也曾经指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是社会诸领域全面协调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因此,只有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的观点,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关联性、耦合性,统筹谋划、协同配合,才能把“四个全面”贯彻得更加自觉、落实得更加到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