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

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相较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的理念更为大家所耳熟能详。开放正是这三十多年来我们时刻念兹在兹的一项主要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怎么使我们的开放水平更高的问题”。在早已解决要不要开放问题的今天,中央仍然这么突出强调开放发展理念对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性,自有它深刻的道理。

强调开放发展的理念是基于过去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历史上,长期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一点,已经人所共知。而改革的历程恰恰就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历程。邓小平说过,“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经验都是开放,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更加开放”。开放释放了发展的空间,让民众有了自主创业创新的可能和条件。相对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所致力的市场经济,天生就是一种开放经济,是老百姓自己的经济,它要求打破各种封闭的壁垒,实现要素间的自由流动。市场经济越发展,对开放的需求越强烈。而开放的广度越大、程度越深,则发展的空间越广、活力越多。中国这些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开放,得益于开放背后涌动的世界发展大潮流。可以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

强调开放发展的理念还是我们下一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的必然需要。封闭一定导致落后,半遮半掩的开放同样会误事。虽然我们已经居于进出口贸易总量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世界第一位,但是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仍有很大的开放空间和潜力。要想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确保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只有通过高水平的开放,深度融入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才能实现。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央再次突出强调开放发展的理念,可谓理所必至,势所必然。但是,在推动落实开放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也还有一些突出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防止开放仅停留于口号的状态,打破各种隐形的壁垒和门槛。对一些部门和行业来说,开放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有难度,因为开放事关利益格局、管理方式等等方面的调整,没有压力和动力,是轻易不愿意开放的。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政策上允许进入允许竞争的领域和行业,往往被一些借口给推诿掉了,或者,通过设置隐形壁垒和门槛的方式,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些隐形的壁垒和门槛,在开放已经大势所趋的情形下,更显突出,已经倒逼形成强大的改革压力。这也是我们在改革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通过开放倒逼改革,为改革提供动力。像负面清单、自由贸易区等重大改革举措,就是开放与改革互为促进的好例子。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开放进程中的阻碍因素。

还要提升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中的能力和本领。现在的对外开放,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吸引外资和产品出口的开放方式,而是强调与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并重,实现从商品输出大国到资本输出大国转变的双向开放。这种双向开放必然是一种很高水平的开放,对领导干部在相应能力和本领上的要求明显提高。实际上,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如在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等方面的能力和本领都还不够强。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开放发展的六大任务,即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每一项落实起来都很不容易,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经验,是很难应对的,必须迅速地补充和提高。否则,因为“本领恐慌”而延误开放发展的进程,将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必须予以重视解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