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开放战略构建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如何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对此,。
对外贸易必须由“大”到“强”
记者: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请问,在由“大”到“强”的转变中,我们应当如何做?
卞永祖: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借助全球化的机遇,迅速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并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始终处于低增长的新“平庸期”,我国也面临人力等综合成本的上涨压力,以加工和组装为主导的出口产业限制了中国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对外贸易必须转型升级。
在外需低迷、内需放缓、综合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我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力度,推动企业不断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加快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升级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引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涌现,在重大科技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了突破;国家也正在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的平台,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努力已经有了成果,目前我国涌现出华为、海尔、中兴、联想等一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企业,也出现了高铁、工程机械、核电等享有良好国际声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词,而是越来越体现出“质优价廉”的优势,在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品质提升出口竞争优势。
我国加快产业升级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服务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今年前三季度,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下降7.9%的情况下,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15.9%,占对外贸易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贸易国,在巩固“传统制造业中心”和“传统贸易大国”地位的同时,不断进行外贸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尽管面临不少挑战,但在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过程中会创造更多机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