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规则意识及其培育

法官的规则意识及其培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倡导全社会树立“规则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国家司法工作人员,法官应当把强化规则意识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举措,自觉遵守党纪国法、道德规范等社会规则,不断提升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

一、强化规则意识是从事法官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法院工作的现实需要

关于什么是规则,《辞海》中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规范;二是整齐;三是就某一事项制定的书面文件。规则意识,理论上讲是对规则的内心认同、自觉遵守和价值追求,通俗讲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有底线、有原则、有约束,不能随心所欲、肆意而为。强化规则意识,这既是从事法官职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法治建设进程看,强化规则意识是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的重要体现。法治是法律之治、规则之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法官是专门适用法律的司法人员,被誉为法律的化身、正义的守护神,对全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应当成为遵守规则的楷模。法官既要通过裁判案件矫正违反规则的行为,明确价值取向,引领社会风尚,又要带头遵守法律和道德等社会规则,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切实肩负起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者推动者的历史重任。

从司法工作特点看,强化规则意识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程序性是司法工作的重要特点,程序即为规则。司法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规则审判处理案件的过程,立案、庭审、宣判等各项司法活动都要遵循程序、遵守规则,确保司法权依法行使,防止司法权滥用。马克思·韦伯曾比喻“法官是自动售货机”,按照既定规则输送正义的产品。尽管人们对这一比喻有不同认识,但如果法官不遵守规则,公平正义就难以保证,这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司法文明程度的提高,司法活动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法官更加严格地依法按规则行使权力,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确保案件裁判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从法院队伍建设看,强化规则意识是改进纪律作风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律作风专项教育、“六难三案”专项治理等活动,法官的作风形象总体上越来越好。但从实践看,一些干警违纪违法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有的存有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个别的甚至把审判权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无法纪,不重规则、不守规则、违反规则甚至破坏规则。当前正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其中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都有严格自律、遵守规则之意,目的就是让持续从严、越来越严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强化规则意识不可或缺,这是提高对腐败的“免疫力”的重要保障。

从改革和管理的规律看,强化规则意识是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方法。一种稳定秩序的形成是以理性规则的运行为基础的,缺乏对规则的自觉遵守,规则的权威性难以树立,规则体系就无法有效实施。目前,全国法院正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其中无论是实行人员分类管理、落实司法责任制、省以下人财物统一管理,还是完善司法权运行机制、加强审判权监督制约等,都需要按照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行事,这样才能形成改革合力,汇聚改革正能量,改革才得以稳步推进、早日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