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把握发展主动权的认识前提——关于底线思维的哲学浅析
习近平同志一再指出,在工作实践、日常生活中,必须有底线思维。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应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学会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里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选取几个例子,从哲学层面进行探析,以期深化对底线思维的认识。
把握“合理区间”
习近平同志强调,主动适应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形势,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增长速度换挡就是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具体表现。它要求我们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从底线思维来看,就是经济增长要守住底线,保持6.5%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样的速度仍处于世界前列,不仅是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保障,也是确保就业稳定的必要条件。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度”是事物质与量对立统一的体现,也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关键。合理区间正是我国经济要达到的有利于发展的适度范围。经济运行不能冲出合理区间的上限,也不能滑出下限。一旦冲出上限,一味讲速度,高投入、高消耗,资源、环境就难以承受,发展就不可持续;一旦滑出下限,经受不起经济下行的压力,就不能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就难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更应看到,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有为的:为的是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换动力、求创新、惠民生;要的是逐步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更加健康、更有质量、更有活力的增长,人民群众能长期得到实惠的增长,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和竞争力的增长。这既有利于我们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我国不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良好形象。当然,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从实际出发,对预定的合理区间作出适度调整也是必要的。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相对较大的基础上实现中高速增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应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科学处理各种问题,以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