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会中的阶层分化(3)

熟人社会中的阶层分化(3)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场面”消费的正负面影响调查

在熟人社会内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通过面对面的压力,以人情、消费等构成的互动越来越具有阶层性质

勤扒苦做、精打细算,就必然在不该消费的地方节俭,家庭成员中的老年父母就一定要参与到力所能及的生产中去,闲暇时间就没有那么精致从容,家庭成员甚至容易为了利益发生争执乃至公开的冲突。相反,富人群体,家庭收入高,生活中的精致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从内向外展示的,他们可以让父母退出生产而有更多外出旅游的机会,显得更懂孝道,他们可以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显得更重视子女教育,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经济能力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显得更有品位,他们当然也更慷慨。“富人求异”,他们有追求不同于一般村民状况的更高消费与品位的能力。一般村民则是竭力求同,少数最为贫弱的群体则被排斥出村庄的场面消费的竞争。

当前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仍然处在快速变动中,村庄社会结构也在重构。在熟人社会内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通过面对面的压力,以人情、消费等构成的互动越来越具有阶层性质。村庄不同收入群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阶层:富人阶层、一般村民、贫弱群体。正是富人群体所主导的场面文化造成了沿海发达地区越来越畸形的场面消费,造成了农村中的文化问题。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