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暗访,“霾祸”会被彻底铲除吗

督查暗访,“霾祸”会被彻底铲除吗

在强冷空气带来的降雪为京城带来优良空气后不久,雾霾又在天空唱起主角。11月29日上午,北京空气重污染预警今年首次升级为橙色预警。

不光是北京,其他多地也遭遇重污染天气。据环保部通报,截至29日上午,京津冀及周边31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雾霾笼罩,让人忧心忡忡。何解?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日前介绍,环境保护部已经派出4个督查组,分赴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等城市采取暗查、暗访等方式重点督查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开展情况。

环保部门的行动值得点赞,加大督查力度体现其责任担当。采取暗查、暗访等方式,也更能发现真问题。在本月19至22日对保定的督查暗访中,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会同辖区内各省级环保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就发现了企业乱排乱放等诸多问题。

但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有效解决问题。因为很多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也不仅仅存在于一两天。有些环境破坏者的伎俩也被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掌握,比如北京环保局副处长胡卫向说,“在以往的督查中还发现有的企业装着转换炉,白天或者应付检查的时候用好炉子,但是一到偷排的时候就用另一个炉子”。真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许在有关部门行动之前,一些人就想到了应对之招。在那些顶“霾”作案、偷梁换柱的人眼里,生态环境、他人健康都必须为自己的利益让路。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铲除那些人的顽心、劣根,环保督查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与污染环境的“顽固派”作斗争,我们的“作战方式”要升级。比如加大督查暗访的力度,平时与污染天气都要重视,调动社会的监督举报力量,多抓些顽固派的“把柄”。处置方式也要升级,在“顽固派”面前,警告、通报或许“分量不足”,对那些不按要求整改、有多次不良记录的企业,需要让其“关门大吉”。

但“关门”也难保死灰不会复燃。生产观念不转变,“霾祸”就难被彻底铲除。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看眼前不看长远的自私短视的生产观念,增加了污染指数。因此一方面,必须督促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整改到位,完善检查巡查机制;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新企业的审批事项,坚决堵住权钱勾结、利益输送的“暗门”。同时,我们应重视发展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雾霾来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制造“霾祸”的人,也很有可能成为“霾祸”的“殉葬品”。唯有同心协力驱霾,才能打造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