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究竟要改什么?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国也在调整经济政策思路,把目光转向供给侧的结构优化,以此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新思路。“我们应以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经济学反思为借鉴参考,以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为当下背景,切实在‘如何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优化构建’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贾康强调。
贾康认为,中国攻坚克难的改革,应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的角度实现创新和结构优化。要在充分尊重和敬畏市场的同时,理性地建设市场,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和深化改革优化制度紧密结合。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和创新,这五个方面是支持经济增长的“动力源”,都需要增加相应的制度供给——
劳动力方面,要加快破解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涨难题,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实施人口资本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释放出人口政策调整的积极信号。土地制度方面,面对土地资源挑战,应积极审慎地推动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制度。资本领域方面,要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应全面实施金融改革,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上,把金融改革真正对接到支持中国实体经济的升级换代中。制度和创新方面,要深化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的活力。同时,也离不开国家行政、财政、国企、收入分配、价格、投资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
“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与生产有关的生产能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空间的创新转型。”陈东琪11月24日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研究院(所)长会议上指出,供给侧创新转型意味着生产能力要由低端转向中高端,更重视技术、管理和产品升级;生产方式要从规模化、标准化、流水线转向小众化、个性化订制;生产空间从固定地点到移动化、智能化,流通从有形转向无形;生产关系领域,生产者、消费者要从分开转向融合一体。此外,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更加重视三个层面——一是产业创新升级,要在后工业化中加快智能化;二是制造业创新升级,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三是服务业创新,在改造传统中走向现代化。更基础的供给侧改革是加快市场机制建设,加大反垄断,尽快形成竞争推动的自动、自愿创新机制,以竞争性创新机制促进供给侧结构优化,提高供给效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