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爱心从来都不会有“剩余”的一天,但具体到个体来说,却会出现“爱心过分集中”。爱心需要分散,因为需要爱心捐赠的人太多,如果只集于小范围,那么就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浪费,而一些极需要爱心捐赠的人却得不到爱心,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
但是,从“受捐过剩”的尴尬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可喜之处:一是爱心网帖的一呼百应,且历经八年源源不断,说明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仁心善举,关键在于挖掘有力,组织得当;二是当地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教育设施齐备,学生们早已不需要捐赠旧衣物了。
从请求捐赠到“受捐过剩”, 各地扶贫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需要各地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摒弃单纯物质金钱扶贫的粗放模式,针对不均衡的发展实际,有的放矢,科学扶贫,同时建立省级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捐赠平台和信息系统,协调处理,全盘运筹,强化监管,实现精准到位的慈善对接。
同时捐赠者也要改变观念,秉持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受捐者,切忌流于形式和自我抚慰,对于捐赠信息进行必要的甄别和确认,增强捐赠的目标和功效,减少盲目和随意,只有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扶危济困的公益精神发扬光大。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