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与意义(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与意义(3)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内涵与性质

对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思想理论界讨论比较多。有人认为西方的价值观不分层次,我们传统的也不分,现在为什么要分?因为分了就长,不易记忆;分了就会产生重叠和位置不合适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在2014年5月4日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给出了回答,他说:“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②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不分层次,它也是分层次的,就是说,我们划分为三个层次是有历史根据的。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次的主体提出价值要求,应该把这三个层次的要求融为一体。

为什么要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次的主体提出价值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以主体为尺度的主客体相统一的状态,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意义。价值以主体为尺度说明它具有主体性,主体的特性决定着价值的特性。主体各不相同,价值因而具有相对性;主体是具体的、历史的,价值因此具有具体性、历史性;主体具有共性,价值因之具有共同性、普遍性。而所谓价值观就是对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括认识、评价、目标、信仰等。价值观分为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与价值相比,价值观的主体性更强,不同的主体对于同样的价值关系会得出不同的认识、有不一样的评价、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因而也应该有不同的价值要求。现代社会的主体可以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相对独立的层次,那么,当然就可以对三个层次提出不同的价值要求。

有人可能会问,国家、社会和个人不仅相对独立,而且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既然是统一的,为什么不能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统一、同时规范这三个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呢?这的确是一个方向,是一个诱人的前景。但是,就目前研究的水平和实践的发展看,我们还没有到那样一个阶段。而目前我们所可能形成的“价值共识”就是“三个倡导”,“三个倡导”就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所达成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③它为我们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础。

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的基本内涵呢?这里的关键是要从价值理念的层次或高度上来理解它,而不是从目标、特征、实现方式、实践要求等角度来理解,也就是不能降低层次,不能从操作的意义上来理解它们,而应该从理念、价值的角度来理解它。在一定意义上,价值理念当然也包括目标、特征、实现方式、实践要求,但又超越了它们,比它们更高或更抽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概括,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反映了当代中国实践要求,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民族特色、时代内涵、制度属性和实践要求的有机统一。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来考虑这些词的内涵。

我们以文明为例。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的、歧义丛生的概念,关于文明的定义不下几百种。国内对文明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狭义专指精神成果,即精神文明。目前国内很多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理解为精神文明,因为文明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与富强、民主、和谐并列,这四个词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规定国家的发展目标,所以,文明主要指文化上的目标。这就把文明这个价值理念降低为了国家发展的一个具体目标,而不是作为一种文明观来理解。

对于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我们应该从开创一种新的、本质上不同于以往文明的新型文明的高度来理解,而不是仅仅从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理解。季羡林先生把中国的崛起称为文明的崛起,他说21世纪是中华文明大放异彩的世纪,是东风压倒西风的世纪。张维为、许纪霖等学者则把中国的崛起称之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他们都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简单地是一个“富强梦”,更为重要的是“文明复兴梦”,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诞生。“文明”这个词就要揭示这个新型文明形态所遵奉的价值理念。

所谓文明的崛起,不单是GDP成为世界第一,不单是硬实力的崛起,而且是软实力的崛起,是一套价值观念、一个意义系统、一种制度体系的被认可、称颂和追随,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诞生,是一种新的发展道路、文明样式的问世。唯有这样的一种崛起才能称得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这样的一种崛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