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着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以实现发展的永续性。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基础上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人和社会对自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直接体现为人和社会有一定的生态需求——对水、空气、阳光、土地、清洁能源等的需求。生态系统对人的这些需求的生产能力或生态承载力即构成生态供给,二者构成一种供求关系。如果不加节制地、无限地盲目发展,势必突破生态系统的容量,造成供求关系失衡,破坏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平衡能力,削弱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反过来就会影响人的生态需求的满足,制约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人、自然与社会是一个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休戚与共的有机整体,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创新思维为指导、以绿色GDP为评价标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节能环保、适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才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生共赢发展以及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对优美环境和良好生态的追求越来越高,生态福祉在民生福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体现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本身。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回应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增进人民福祉的需要,因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惠普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也是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的新贡献,具有世界意义。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具有潜力和生命力的发展领域,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抓住绿色转型机遇,加强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推动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加强新能源开发,以生态思维、全球视野推进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生产力的绿色化,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水平,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增进人民的生态福祉。
四、开放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着力于解决发展的有序性与适应性,实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内外联动、合作共赢。我们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开放时代,各民族国家的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互动交往日益频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全球共识,开放式发展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大势所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系统,它在内外开放中完成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达到协调有序并不断进步与发展。系统哲学认为,一个封闭系统是不能产生有序结构的,而处于非平衡的开放系统则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动的有序结构。开放性是产生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而子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即协同作用则是产生有序结构的基础。系统的开放方法是指系统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协调有序的方法,也是系统与环境优化的方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优化环境并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方法,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时代,封闭保守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开放发展,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功能优化。开放发展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世人瞩目成就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道路成功的重要法宝。开放发展同样是我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战略思维,放眼全球,科学谋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就能够抓住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发展契机,优化外部环境,实现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快发展步伐。《建议》指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就为我国的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要以开放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开放合作,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进双向开放和内外联动,在深度开放和广泛参与全球事务中,形成对外开放的新体制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都能够极大地开拓发展空间与潜力,使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