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简政放权“中梗阻” 要治“权瘾症”(2)

打破简政放权“中梗阻” 要治“权瘾症”(2)

“任性审批”:六成以上源于审批权过分集中

一面是中央三令五申,一面却是在地方落地声响小,部分改革措施跑不到“终点”,究竟是被谁截留?从去年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看,60%以上源于审批权过分集中的部门和地方。

——内部“打折”:灰色审批赚“顺水人情”。很多项目动辄上亿元,排队的“僧多”,能通过的“粥少”,早批还是晚批,看的就是审批者的把握。借此,一些企业需花高价买“绿色通道”。

案件显示,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审批、设立汽车4S店等方面谋取利益,在落马前仍拼命批;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利用掌握国家政策资金管理权多次索贿,金额高达2454万元。再加上用权钱的“期权交易”来“伪装”自己,这种政策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成为放权落地最大的拦路虎。

——中间“截留”:红顶中介成资金“掮客”。虽然政策强制让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尽快脱钩,而现实中一些中介机构利用人脉,拉项目赚提成的权力“掮客”现象仍在。

在被称为“塌方式腐败”的广东科技系统腐败案中,企业与部门之间就存在着一群身份特殊的“科技中介”。表面看是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实则利用人脉关系,帮助企业行贿官员,让企业在申请科技专项资金中“得手”,事后支付“咨询费”“反哺”公职人员。

——外部“梗阻”:部门“合力”却致集体“失语”。一说起联动、协调、统筹,都言之凿凿,但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管和评估环节中,一个“断链”就会导致改革跑不到终点。

随着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一些领域的审批难问题反而加剧,“窗口一周,窗外一年”现象突出。“建筑项目前期还没施工,就要至少和消防、规划、交通、环保、交警、绿化等6个部门打交道,部门之间、规定之间互相扯皮的审批怪圈时时存在,专项评审就要做9个。”东部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前期开发部主管说。

管住“乱伸的手”:让改革接力一路畅行

对审批之弊,人民群众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也最有发言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合理、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其中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放”和“管”。

然而,仍有一些部门“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湖北某地一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过去只要管烟花爆竹产销,现在得负责危化品、职业病等80%以上的审批条例,此前工作中从未接触过,“真担心管不住。”

“行政审批要强化标准化。”江苏康乃馨织造集团董事长周观林说,一些企业界人士经常遭遇这样的困惑,同一事项在不同的地方或部门,有的被界定为非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取消,有的被界定为日常管理事项予以保留。这不仅增加权力“瘦身”的难度,也影响了简政放权的“落地”效果。

打破简政放权“中梗阻”,还应切断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间的“利益脐带”。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审批服务管理处处长黄霄椿认为,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是减少“雷评”等中介服务乱象的有效方式。

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要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放权不是自由落体,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接力赛,确保抵达终点,让企业和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