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红利正在抵消人口红利下降影响

教育红利正在抵消人口红利下降影响

 

 

一、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现代化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现代化。在中国大地,这个大写的“人”不只是抽象的“人”,而且是十三亿多的“人民”。而教育现代化就是使2亿多在校生获得良好的现代教育,使更多的人获得良好的继续教育机会、接受终身教育,使中国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的现代化,要基于人的生命周期以及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及公共服务水平。从人的生命周期的教育视角看,在不同年龄段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指标,也就有了不同的教育服务和教育投资政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这也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从教育发展的实际结果来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年龄段各级教育毛入学率来衡量。

二、对教育规划纲要目标的中期评估

2010年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2020年的总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明确提出了五大目标: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教育规划纲要专门设计了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量化指标,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

从实施情况来看,到2014年,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5项主要指标已经基本达到了2015年目标,其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2020年目标。这表明,我国教育事业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开发人力资源方面迈上大台阶,为实现2020年总目标提供了更高的基础、更好的条件。

我国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5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09年的50.9%提高至2014年的70.5%。最具成效的投资,就是促进幼儿教育。联合国计划开发署《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的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人生的未来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把学前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表明中国朝着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各级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稳固率到2014年已提高至92.6%。高中毛入学率从2009年79.2%提高至2014年8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9年24.2%提高至2014年的37.5%。

研究生教育发展尤为迅速。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稳步提高,从140.49万人提高至184.7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7%,已居世界首位。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占招生总数比重从2009年的14.1%提高至2014年43.5%,明显扩大了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队伍,已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还需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围绕更好地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各开放大学在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已从2010年的56.3%提高至2013年的63.4%。高校继续教育毕(结)业生数,由2010年的1082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385万人,增长28.0%。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