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用制度来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指出,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风难以根除,病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可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客观上就需要用完备的制度作保障。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工作,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用好的机制营造好的环境,用好的规矩打造好的作风。一是要在聚集解决问题中增强针对性。从中央通报的典型案例看,“四风”问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选用问题仍是当前作风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四风”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巡视、整治和问责力度。一个单位有无“四风”问题,应有上级权威机构作客观认定。针对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任用机制、考评机制、监督机制。考核干部要加大对干部“德”的权重,比如在选用干部前专门增加理论和政策水平的考试。道理很简单,党的干部只有做到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清醒。如果理论武装不到位,谈何德才优秀,谈何做到忠诚,又谈何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没有量化的概念、没有质的规定性,干部的学习教育就会打折扣,干部的思想管理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二是要在强化科学规范中增强适用性。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制定科学完备、系统配套的制度,有效发挥制度建设的整体功能和实际效能。对建立的制度进行定期修改研编无疑会适应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在加大执行力度中增强权威性。有了好的制度就要严格执行、不搞例外,就要一视同仁、不搞变通,就要贯彻到底、不流于形式。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还要对任意解读和执行制度特别是对任意解读和执行上级出台的制度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四是要在超前跟进研究中增强时代性。机制、制度,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但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也需要进行超前研究、及时建立、修改完善,努力使现有机制、制度适应发展的需要,符合我们党的新政策新要求。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