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与韧性仍然巨大
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
最新发布的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至49.6%,但当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反弹至53.6%,特别是电信、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持续活跃,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亮点。
事实上,通过改革除障松绑、激发活力,通过开放联结全球、分享红利,正在培育中国经济强劲的内生动力——
今年,淘宝“双十一”一天成交额就达912亿元,反映着“互联网+”引导市场潜能的强劲力量;世界机器人大会登陆北京,彰显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蓬勃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折射出需求市场的巨大空间正继续打开……
“日益生长的强劲动力和广袤市场,支撑着中国经济的信心,筑造着中国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的基础。”贾康认为,近年来,从“区间调控”到“定向调控”再到“相机调控”灵活运用,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和发展思维不断丰富与创新,经济内生动力不断迸发。
贾康指出,探求中国经济的奥秘,特别不能忽视经济增长背后的制度供给改善。不仅有“无形之手”在改革中趋向于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资源配置导向,还有“有形之手”政策加力的调控;不仅注重“有效市场”的发展完善,而且强调“有为政府”的转型构建。
进入“十三五”决策层,中国将把“转型升级”作为五年规划的目标追求,系统化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所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也显示出于复杂局面中把舵中国经济航船的能力,成为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信心之源。
“发展不是为了赢得一时的速度、迎合一时的掌声,而是为了行稳致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接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中国梦。”贾康认为,从全球来看,和平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中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我们有决心也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