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主席学国学 丨 辨证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跟着习主席学国学 丨 辨证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核心提示: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上书唐太宗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里,对治国理政的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就引用了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这句话有何智慧?它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442204632595

郭继承 中国政法大学马列学院副教授

视频:http://www.71.cn/2015/1210/852520.shtml

图说:http://www.71.cn/2015/1207/851545.shtml

专辑:http://special.71.cn/151207/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们接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历史典故和国学经典用句。习近平同志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唐朝政治家魏征对治国理政的一些看法,这句话叫什么呢?叫“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讲的用意是什么?亚洲安全的基础是什么?是亚洲各国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本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句话的涵义很深刻。魏征还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原话出自《谏太宗十思疏》。我们今天来看,这句话蕴含什么智慧?这个智慧就是,我们做任何事,一定要固其根本,看问题的时候,必须找到问题发生的源头。这是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大家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时候,不要流于这些现象的表层,而是要深入到这些问题的根部去,思考它的来龙去脉,然后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把问题或者危机化解掉。

我们理解这个智慧以后,看问题就会变得冷静,不会一遇到事情就发脾气,很急躁;也不会在不深入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时候,就急于发表见解,因为这个时候往往会很武断。所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把根本找到。“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就是把这个事情的根源找到。这是我们处理任何问题都应该抱有的一个基本态度。

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和现象,都有它的根和源。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拨开现象的迷雾,看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然后才能提出行之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