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列入 “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将“美丽中国建设”首次写入国家战略,宣示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和重视又跃升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绿色发展从总体上规制了我国未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走向要符合生态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未来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的发展基础。
一、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自我批判与反思的辩证复归
人类早期没有真正地将自身同自然界区分开来,只是本能地将自己的存在渗透融合于天地之中,形成了非自觉状态的人类与自然的平等交往和人类对自然道德意义上的敬畏、尊重。在与自然的唇齿相依中,人类不断由自在走向自为,由感性走向理性(工具理性),这一方面意味着人类意识到了自身与自然客体的区别和差异,另一方面工具与技术理性的“非理性”理解和运用,使得人类在自然面前滋长出了无限的优越性和自豪感,成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自然则只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手段。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人类实践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宗教、道德、美学观念,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所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以人的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判断尺度。
当然也应该看到,人类自我理性与自我能力的肯定确实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使人类享有了空前的富足与繁荣,正如马克思所描绘的,仿佛像巫师那样,用法术呼唤出巨大的生产力,使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故而,从表面上看“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价值观确实最大化了人类的需要和利益,但是在“最大化”满足人类需求和利益的同时却“宿命”般预设了无法解决的价值悖论:在实现人类享有专一伦理关怀的同时却也在日益消解它的存在;在人类不断强化“类”强大的同时却也日益感知到一种“穷途末路”的无奈。 20世纪末绿色发展理念的蕴育与提出正是人类致力解决该悖论的唯一求解。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几十年的改革释放了空前的物质能量,也积累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目前的状况是资源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十八大提出 “美丽中国”之后,循序渐进,从“五位一体”到“五化同步”,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个发展”战略框架体系,透射出我国对于绿色发展的理念步步深化、日臻完善与成熟,已然成为引领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