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绿色发展的基础要求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生态环境保护时的精彩表达,意蕴着未来绿色发展的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所谓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社会的生态利益与其他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社会的生态利益,满足生态安全的需要。
人类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成劳动产品的过程,是物化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活劳动的消耗过程。活劳动的消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是可再生的,而物化劳动中的相当部分具有一次性消耗或短期无法再生的特质,从而造成稀缺性。人类若只关注经济利益的美好线性,无视资源环境的可承载性,总有一天会空对荒野,陷于无“对象”可加工的绝境。为了消弭这种“可能性”,人类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从理论上讲,这里的关键是必须厘清经济与生态的本末关系、依存关系。经济,在本质上应该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不能超越、破坏它置身于其中的母系统的发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并不深奥,然而人因为置身于其中却总也匡正不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经济的规模和增长应保持在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提供如光合作用、授粉、空气和水的净化、气候维持、紫外线过滤、废物再生等服务的能力之下,人类才能永续存在,才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将达到15亿。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西部和其他有生态压力的地区已经很难养活居住在那里的人口了,这意味着中国将有大量的生态移民或者叫做“环境难民”。没有了生态,留下的只有虚无,这已经不是无病呻吟的矫情,而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容不得我们彷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